top of page

媒體報導 Media Coverage

搜尋

【明報】聆聽傘下心情為你寫首歌

已更新:2018年2月22日


記錄佔領區的聲音

明報副刊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1410151413310615483


【明報專訊】佔領區有時如同Facebook和網上論壇的現實版——言論繁瑣紛陳,佔中與反佔中的涇渭分明,稍察立場不同馬上群起攻訐謾罵。連本來是為了化解反佔中者攻擊的一曲Happy Birthday,竟誤成了粗暴的滅聲器,曾趕走了一個為學生送上物資的姨姨。


音樂,可以無理橫蠻,也可以溫柔平和——一班社區藝術工作者發起「革命中的廿四小時」計劃,甘冒被指為「唱K左膠」的風險,在不同的佔領區徵集各人的故事,即席為他們譜曲填詞,讓我們可靜下心來,聽聽孩子父母、裝修工人、聾人以至反佔中者的聲音。


《空中的手語》唱出聾人心聲

數十年後,若我們在孩子的教科書上讀到2014年發生的一場佔領運動,那會是怎樣的一段描述?「由一班暴徒所策劃的反政府暴動」?「2014年夏秋之間的一場風波」?單一線性的歷史敘述容不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人故事——它不會記下某人用雨傘在鐵馬陣前的奮勇抵抗,母親見到孩子淌血時的揪心,一個女生目睹性暴力發生後烙下的創傷。那些輕如羽毛在歷史縫隙間悄悄掉落的——他們決意撿拾重整。「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構成這次雨傘運動。所以我們想以歌記錄他們的故事、生命、看法,讓下一代人也知道雨傘運動不止是歷史中一場政治風波。」在此計劃中主要負責行政工作的Eric說。訪問當天,旁邊剛好有班聾人向大家分享他們的慘况:各大小媒體皆沒有向聾人提供手語傳譯;又因聽不到聲音的關係,其中一人於旺角Benz衝擊人群當天險些被撞倒。「革命中的廿四小時」眾人便隨即與兩位失聰人士Michael和Mario傾談,了解他們的景况後,即席創作了《空中的手語》,唱出他們的心聲:


「看得見 聽不見

看得見的語言 空中的文字

我與你未能同步

像永遠慢了點

熒幕上可否有線索?」(節錄)


《和平之歌》 阿叔笑讚OK

訪問當天也在場的英國音樂人Pete Moser,早前所做的音樂計劃24 Hours in a Tower,在頂樓待24小時,每小時作一首歌,「革命中的廿四小時」等人便是受此計劃所啟發。「我們本來也打算一個小時作一首歌。但後來只是坐下來與人傾談已花了數小時……不過其實音樂只是其次,最重要的是溝通和記錄,聆聽大家的想法。」Eric笑說。在此沸騰不安的時代,聆聽一點也不容易。Eric記得在旺角「擺檔」時,有個伯伯不停批評佔中運動,又說大陸不可能給予香港人自由云云;然而說着說着,他帶點感慨的說:「其實我真係好想講嘢!屋企個新抱成日嫌我煩,唔畀我講嘢。」另一個參與的音樂人阿存也同樣認為無論持不同立場或是相同立場,溝通一樣困難。不時有人走過來,指罵他們:「他們說的是speech,而不是conversation。他們表面上好像是陳述意見,但其實是借助道理去紓解情緒。」阿存說。有一次,一個其實支持佔中的阿叔不知何故指罵他們,隨即有一班血氣上湧的年輕人以粗口回敬。阿存聽着聽着,忽然靈光一閃,對阿叔說:「等等先——我有歌想送畀你。」他即席作了首《和平之歌》,唱道:


「無論你想要什麼

無論誰來管治我

我只想可以 有人聽我講

無論你想要什麼

無論誰來管治我

我這刻只想可以

自由自在地發言」(節錄)


阿叔聽得笑容滿臉,大叫「ok!」然後阿存把「ok!」也唱出來。


「OK 一聲OK

將我心意傳給這裏的每個我」


本來緊繃高壓的氣氛即時緩和平靜,阿叔後來臉帶笑容的離去。多得同行人即時錄音,這段即興演唱的片段在YouTube上也可聽到。


《沒有車的旺角》 發現城市美

社區藝術工作者Kiki在「擺檔」的幾天間,也聆聽過不少賺人熱淚的故事。她初到旺角的一天,一個眼眶含淚的女生急不及待向她訴說自己的經歷:她住在旺角,聽過有人傳說旺角有人收錢搞事後,她走遍旺角的大街小巷查看有沒有人藏有武器。「但她見到的是,嬸嬸在人群中間演講,講自己對民主的看法,貨van司機自發堵路,大家排排坐發表自己的意見。於是她哭了,因為她從未發現她所住的城市如此美麗。」Kiki憶述說。於是她把這位女生的經歷寫成《沒有車的旺角》:


「我住在旺角 每日看着這裏繁忙

人多車多每日擦身過

靠近卻極生疏

這夜我再次回到旺角

憤慨大叔揸咪廣播

如有坦克他會以身擋

平凡阿叔都可以好堅㗎喎」(節錄)


對Kiki來說,各人對民主的追求都有不同,所以對她來說,十數天來在佔領區的自由、大家相互討論、分享的民主氣氛更為重要。「阿存曾說過:『你覺得你憑什麼佔領了這個地方?因為你坐在這裏嗎?還是因為你在這裏跟其他人、跟這個空間產生聯繫?』我很認同他的說法。」Kiki說。


《我不是羔羊》 藝術力量

佔領持續多天,新聞標題與臉書消息如巨浪冲刷,有時只留下一片使人茫然的白。訪問當天,坐下來聽一個在佔領期間受言語暴力並目睹性暴力發生的女生Judy分享其故事,聽她說事件發生後的午夜夢迴、內疚憤怒,至今揮之不去;這些個人內在情感,比起容易讓人失焦的大事件間,更為真實可感。不會彈奏樂器,但會畫畫的靜怡在旁以無結構的繪畫記錄情緒、意識;而阿存為她寫了首憤怒搖滾《我不是羔羊》:


「狼群漸遠走

那陰影怎退減

我想叫出心裏憤怒

張開口卻出不了聲

仍期望有天

每一位也得知

世間根本沒有羔羊

每個生命亦可堅強」(節錄)


Judy說:「我相信藝術的力量。我希望女性不會因為言語及身體的暴力而對抗爭卻步,希望這首歌能為她們帶來勇氣。」總會有人,相信音樂不等同歡喜派對式的抗爭,相信其力量之所在。


「革命中的廿四小時」Facebook專頁,內有過往創作歌曲的YouTube連結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24HoursInTheRevolution?fref=ts


雨傘下的歌單

除了大聲呼叫口號以外,我們也可選擇歌唱。外媒Foreign Policy關注香港的雨傘運動,並列出一張song list,把多首香港抗爭歌列入名單。名單上當然有經典的《海闊天空》,由一眾熱心歌手合唱的《撐起雨傘》,亦有由網民新作諷刺不問世事的朋友的《話你XX怕你嬲》,本地獨立樂隊My Little Airport的《牛頭角青年》、《宅女,上街吧》等。網站亦附有歌詞英譯及影片連結,十分用心。



文:吳世寧

編輯:蔡曉彤

52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電視台、電台及報章專訪周雪甄,闡述音樂治療、社區音樂與社工的理念及實踐

bottom of page